金沙1991ccAPP - 1991金沙cc官方

1991金沙cc官方

苏交科丨联合承办国家节能中心第二十三期“绿色技术创享汇”活动

2021-10-25
      1020日,由国家节能中心主办,中国公路学会、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协办,国家电网综合能源服务集团有限公司、1991金沙cc官方承办的国家节能中心第二十三期绿色技术创享汇活动在苏交科南京设计中心隆重举行。本期活动由国家节能中心原副主任李行、国家发改委国家节能中心节能管理处处长高红共同主持,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原司长任树本出席会议并发言,江苏省发改委副主任王晓辉、江苏省交通运输厅总工程师凌耀初、国家发改委环资司绿色发展处处长吕侃、国家电网综合能源服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樊功成、苏交科集团董事长李大鹏、总裁朱晓宁等有关同志出席会议。来自地铁、轨道交通集团、绿色技术企业、绿色金融机构等单位六十多名代表参加本期活动。

▲ 参观苏交科企业文化展厅

▲ 活动现场

▲ 国家发改委国家节能中心节能管理处处长高红主持上半场活动

      本期活动以双碳目标下城市轨道交通绿色发展为主题,邀请行业专家学者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城市轨道交通绿色发展路径展开深入探讨,旨在推动绿色交通健康有序发展。

领导致辞

▲ 国家节能中心原副主任李行致辞

      国家节能中心原副主任李行表示,大力发展绿色轨道交通,是交通领域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还将带动绿色建材、机械制造、信息、电子、装备制造相关产业及经济发展,并将大幅降低城市碳排放强度。希望通过举办本次绿色技术创享汇活动,促进先进绿色技术转化、产业化和推广应用,进而达到促进绿色技术创新、推动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的目的,为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力量。

▲ 苏交科集团总裁朱晓宁致辞

      苏交科集团总裁朱晓宁认为,绿色轨道交通的推广应用既有助于实现城市能源供应部门的减排,也有助于增加城市绿地,提升碳汇能力。苏交科集团将把绿色低碳的理念和方法引入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中,用绿色低碳设计做牵引、用绿色低碳管理做贯穿、用绿色低碳试点做样板,积极探索双碳经验,以实际行动助力双碳、关爱地球。

▲ 国家电网综合能源服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委员樊功成致辞

      国家电网综合能源服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樊功成认为,综合能源服务是一种能够互补互济、多系统协调优化、大幅度提升能源开发利用效率、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纳比例的能源供应和消费模式,不仅有助于推动能源结构优化,而且能够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用能成本,在推动能源转型、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等方面具有多重价值和深远意义。希望社会各界携手,共同推动以轨道交通场景为代表的综合能源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

▲ 江苏省交通运输厅总工程师凌耀初致辞

      江苏省交通运输厅总工程师凌耀初表示,城市轨道交通是江苏推进轨道交通四网融合和建设轨道上的江苏的重要基础,围绕城市交通的发展需求,十四五时期仍然是江苏城市轨道交通的黄金发展期。相信今天的研讨活动,将为江苏省下一阶段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提供丰富的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思路,也将为江苏省交通运输领域的碳达峰、碳中和提供丰富的技术借鉴。

▲ 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王晓辉致辞

      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王晓辉表示,交通领域碳减排对全社会双碳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以电气化发展、清洁能源应用为特征的交通运输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城市交通效率、大幅降低城市碳排放强度,对交通减排具有非常重要意义。十四五期间,江苏仍将继续有力推动轨道交通健康发展,加快推进轨道交通建设,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公共交通客运体系,积极引导更多旅客选择轨道交通绿色出行。

主旨报告

▲ 国家发改委环资司绿色发展处处长吕侃

《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思考》

      国家发改委环资司绿色发展处处长吕侃认为,交通运输领域要实现双碳目标,必须坚持生态优先,加快形成绿色低碳交通运输方式;坚持双轮驱动,完善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坚持协同融合,推动运输产业全链条发展;加强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推广新能源、智能化、数字化、轻量化交通装备。

▲ 国家电网综合能源服务集团有限公司华东事业部总监丁凡

《大力发展综合能源服务,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

      国家电网综合能源服务集团有限公司华东事业部总监丁凡结合我国双碳目标和地铁行业存在的能耗问题,提出解决建议。建议利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对地铁牵引、空调、照明等系统进行改造;结合轨道交通资源禀赋,在检修车间、车站等屋面建设分布式光伏;积极参加碳交易,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通过购买、使用绿电的形式减少运行过程中的碳排放,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孙小亮

《合同能源管理与节能服务产业助力双碳目标》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孙小亮认为,合同能源管理能让用能单位能源效率提高,能源费用下降,节能公司提供节能服务,获得合理利润,社会获得节能降耗、减少污染,形成多赢的局面。希望企业采用节能条例、政府机构释放市场,通过节能提效推动双碳目标早日实现。

▲ 南京地铁运营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赵振江

《南京地铁节能低碳绿色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南京地铁运营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赵振江分享了南京地铁在节能绿色发展工作方面的探索和创新实践成果。南京地铁将在新能源应用、节能减排等方面积极开展工作,大力推进新能源技术和节能技术研究应用;依托能源管理系统,开展能耗定额管理,加快节能低碳新产品、新技术应用,实现地铁节能工作的持续上升。

▲ 苏交科集团副总裁张海军

《城市轨道交通绿色节能技术应用与发展》

      苏交科集团副总裁张海军认为,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是解决大城市交通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节能减排的重要领域,节能减排是轨道交通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城市轨道交通节能减排需要制定和明确轨道交通系统能耗指标,结合地区特点,合理设置节能标准;深化节能技术全过程应用,减少碳排放,实现绿色发展;不断研发和探索新技术、新能源,推进绿色节能新发展;加强节能管理系统平台建设,完善节能减排措施。

▲ 华立绿色智慧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磊

《绿色节能智慧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

      华立绿色智慧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磊结合对《城市轨道交通绿色低碳应用专项课题》的理解,阐述对城市轨道交通应用绿色节能智慧技术的思考。城市轨道交通责任重大,节能措施千头万绪,需要系统规划、有序实施、闭环改进。行业企业可以通过智慧手段和业务运营优化实现节能和收益双赢局面。

交流发言

      活动期间,与会嘉宾围绕各地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创新成果以及双碳目标下,对轨道交通绿色低碳发展的思考展开热烈讨论。

▲ 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运营管理中心副主任张雁珍

▲ 苏州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王庆亮

▲ 徐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运营公司副总经理张余峰

▲ 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主管闫雅斌

▲ 江苏未来城市公共空间开发运营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巍

▲ 南京亚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战略发展中心总监芮国强

总结讲话

▲ 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原司长任树本总结讲话

      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原司长任树本结合我国所处发展阶段,从横纵向角度谈双碳目标实现路径,强调构建绿色产业体系、绿色政策体系、绿色技术体系、绿色消费体系、绿色金融体系、绿色标准体系、绿色生活体系七大体系的重要性。节能减排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有利于提高全行业技术水平,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大有潜力、大有可为,值得大家努力。希望交通行业加强宣传推广,做好全行业、全社会的碳普及工作;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化技术,推进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发展。相信在全社会的努力和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下,我们有技术、有能力实现双碳目标,兑现我国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

签约仪式

▲ 国家电网综合能源服务集团有限公司与1991金沙cc官方签约

      双方将共同成立双碳研究院,形成综合能源领域研、投、建、运四位一体的业务发展模式,共同推动城市和交通领域的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 国发卓越(北京)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与华立绿色智慧科技有限公司签约

      双方计划合作设立碳达峰碳中和绿色发展基金,投资于国家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符合国家政策导向和绿色节能低碳领域的优质项目。

▲ 江苏未来城市公共空间开发运营有限公司与华立绿色智慧科技有限公司签约

      双方将以城市灯杆资源为物联网感知结点载体,合作开展以物联网为支撑的绿色智慧城市试点。

启动仪式

▲ 《城市轨道交通绿色低碳应用专项课题》启动仪式

      活动现场,《城市轨道交通绿色低碳应用专项课题》正式启动。国家电网综合能源服务集团、苏交科集团、南京地铁运营有限责任公司将配合国家节能中心,实施国家绿色低碳轨道交通试点项目,全方位整合国内外地铁节能技术,依托南京地铁轨道交通项目进行试点,通过资金投入,最先进技术方案集成,争取创立国家级地铁轨道交通绿色低碳的实施标准和设计规范等,形成可复制和推广的商业模式和技术路线,响应习主席关于交通强国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我国的地铁绿色节能事业做出贡献。

▲ 与会嘉宾合影

      本次会议成果显著,一是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更好地遵循市场规律,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提升绿色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二是形成绿色技术宣传合力,努力发挥好节能环保、绿色发展领头羊的作用,积极吸收各单位的好经验好做法,整合政策、技术、专家、品牌、渠道等优势,做好绿色技术的正面宣传报道。三是搭建绿色技术项目、咨询机构、投资机构等单位的对接交流渠道和平台,通过交流发现更多有价值的新技术,发现绿色技术创新企业、高校科研院所、领域专家、投融资机构等的交流合作机会,提高绿色技术创新的成功率和效益。